癌症患者的腸道菌相會影響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(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,ICI) 治療的臨床反應,但目前所發現的菌群特徵仍缺乏明顯的共識。
本篇招募了英國與荷蘭共 165 位接受 ICI 治療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,加上先前研究過的 147 位患者結合,搭配臨床資料進行分析。
結果發現,腸道菌相的確會影響 ICI 的療效、患者總體反應率 (overall response rate,ORR) 與無惡化存活期 (progression-free survival,PFS),但是菌群特徵的重複性有限而且與收案隊列有關 (cohort-specific)。
作者整理出包括 Bifidobacterium pseudocatenulatum、Roseburia spp. 與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確定與 responder 相關,但沒有任何一隻菌種是跨國一致的 biomarker。
腸道菌群在癌症免疫療法的角色比認知的更複雜,反應者與無反應者的分類過於單純,導致類似研究要用跨國列隊進行相互驗證 (validation) 難度相當高,族群背景所導致的檢體異質性 (heterogeneity) 會是未來研究需要克服的因素。
發表於 Nat Med (IF 87.241)
原文 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91-022-01695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