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roup-specific component (Gc) globulin是體內維他命D(VitD)主要的結合蛋白,可調節體內的VitD吸收與利用;如果剔除Gc(-/-),則可增加腸道中游離的VitD。
實驗發現,Gc(-/-)剔除小鼠身上的腫瘤生長有被顯著抑制;若搭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,Gc(-/-)小鼠更能抑制腫瘤。
接著,WT小鼠無論是(1)與Gc(-/-)剔除小鼠共籠(co-housing)、(2)接受Gc(−/−)剔除小鼠糞便移植,都展現出更強的腫瘤免疫力,證明VitD的效果與腸道菌有關。
機制上,VitD市透過VitD受體(VDR)進行訊息傳遞;下游的shotgun菌相分析發現,VitD會造成B. fragilis(脆弱擬桿菌)的擴張,但會減少P. brevis(普氏菌屬)(兩者皆為常見的共生菌);在WT小鼠中,補充VitD或管餵Bf菌,都可增強腫瘤免疫力。
在人類資料中發現,癌症患者VitD-VDR下游基因的表現與「存活率的提升」和「免疫治療反應的改善」有關;根據丹麥150萬人的長期追蹤資料,也發現血清VitD濃度低與癌症發病率增加有關,但是不同癌症的效果不一。
發表於 Science. (IF 44.7)